警方稱男孩被害是有預謀作案,瘋狂七十二小時截了一段,邯鄲男孩被3名同學殺害埋尸大棚一案在網上引發劇烈反響,目前官方已對此案作了定性,系預謀殺人。一位社會學家稱,在我們的日常語境中,預謀一詞帶有貶義,往往會與陰謀詭計、不軌之心等負面形象聯系在一起。這位社會學家接著稱,不過,隨著時間的推移,預謀一詞的詞意發生了變化,在許多人看來,預謀一詞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行為前進行的周密謀劃,試圖以預謀的方式來規避法律的制裁呢!

然而,在現實生活當中,仍然會有一些犯罪分子把預謀用在了邪道上,從而使自己走上了歧途、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呢!這意味著,3名嫌疑人作案并非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,負責此案的民警明確表示,嫌疑人在案發前一天就已經開始挖坑,次日殺害埋進他們事先挖好的坑中。
警方稱男孩被害是有預謀作案
近期引起舉國關注的初中生殺人埋尸案再度出現關鍵進展,河北邯鄲警方就此發布了最新調查情況。針對此前輿論熱議的疑點,警方明確指出,涉案的三名嫌疑人確系蓄意為之,而非一時沖動的行為。
這一結果不僅刷新了我對未成年人的感觀,更讓我感到細思極恐,到底是怎樣的家庭能夠教出如此可怕的惡魔。但很顯然,大眾對這一結果并不滿意,很多人建議將3名嫌疑人判處無期徒刑乃至死刑。說實話,對于這樣的建議我是非常贊成的,年齡不是法外之地,惡更不該被年齡定義,如果這一次法律還是選擇從輕處罰,那么只能讓那些校園霸凌者更加猖狂。
羅翔曾說過,人性從來都是彎曲的曲木,人性絕非虛無的白紙,世俗的法律無力改造人性,它的第一要務是對罪行進行懲罰而非對犯罪人進行矯正,對待未成年人也是。令人憤慨的是,在鐵證顯現之際,仍有一名嫌疑人拒不承認罪行。更為刺痛人心的是,藏尸地點離主犯家僅咫尺之遙,而當警方上門調查時,敲門兩個小時無人應答,嫌疑人家屬聲稱孩子受到驚嚇,第二天還要照常上學。
此番情境,嫌疑人的心理承受力與冷靜態度無疑讓整個社會愕然不已。公眾的情感在此刻凝聚為一股力量,期待法律給予公正裁決,讓悲劇不再重演。
文章來自:衡水新聞網,載請注明出處!